coomady
2008/11/30 22:27:04
准备出国,看了各种论坛上的攻略,感觉不是太软广,就是写的太泛,但是我下面贴的这篇让我挺收益的,写的也挺全乎的,让我对留学需要的东西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下面经验,大家就参考参考啊,本人不收钱滴
一、背景
GPA:保密(不高)
GMAT: 720/800
TOEFL: 104/120 (申请时用的成绩)
实习:Morgan Stanley (New York); Massmutual Asia(HongKong); China CITIC Bank(Beijing); 自己创业的教育公司(Beijing)…
科研:无
课外活动:北京大学谈判协会会长;清华卡内基中心北京大学校园大使 …
语言:中文,英文,粤语
去向: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ster of Finance
二、为什麼香港?为什麼金融硕士?
我应该算很奇葩的,作为一只光华金融妹纸,一心一意要“去香港”,其他地区全都没有申请,直接放弃了。我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要留港工作.所以我选择在HK读一年的Master,做好语言和人脉上的铺垫,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期,然后直接拿到HK work visa,顺理成章留下来。於是相比申请欧美的小夥伴们,我的选择“简单粗暴”的多:香港三大( HKU CUHK HKUST)的Master,主申Finance,顺便申了Accountancy/ Marketing,总共就三个学校六个项目。最后我申请的所有Program都拿到了offer,这点算是比较欣慰的吧。
很多人问我为什麼认定了香港;其实很多个人原因,很难解释清楚……我大学四年都跟香港交换生玩得特别好;很早就去香港实习过;喜欢香港的环境和文化;喜欢讲粤语(在我决定去香港之前,就纯粹出於语言兴趣,自学来玩的);喜欢香港的奶油猪和冻奶茶;眷念香港的很多人、很多事……太多的因素在一起,就成了“香港情结”吧。
有很多小夥伴害怕去了香港会被排挤,我觉得这样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但是我还是想说,不要怕,最重要是做好自己—— 做一个让香港人尊敬和喜欢的人。你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大陆人。大部分香港人还是很Nice的:在香港校园,我不断遇到说著生硬国语的男生,很绅士地要帮我拿行李;在香港街道,买菜大妈和计程车司机都很怕我迷路,特别热情坚持送我;在香港的大学有几个至交好友,一路陪著我申请,帮助我很多;在中环实习时的老板已经变成了我闺蜜,他说你快快来香港吧,我直接给你Interview……即使偶尔遇到一两个很歧视大陆的港人又怎样,我都直接忽略,大家各走各路,继续做陌生人就好。
值得一提的是,我一直在学习香港的语言和文化,努力融入那边的环境,连常用中文都早已换成了繁体,提高读写速度。我也很清楚香港现在的处境,它的边际优势仍然存在,但是随著上海的发展,前海的崛起,Hong Kong is stuck. (在CUHK面试时还跟Professor聊这个问题)…… 在选择香港的时候,我非常清楚自己要面对什麼。在做如此重大的人生决定时,做足准备,总是没有坏处的 ~
三、成绩和课程
其实我的GPA不高,相对我自己的其他方面,弱势一点(因为我大学很多时间都拿去做别的了TT ~~) 很感激GGU的龚老师的建议,成绩不突出,就不去解释,不去提起,不要管它,突出自己的其他方面就可以。让录取方的眼光,都集中到你的优点上。
TOEFL GMAT成绩也不算顶尖,但是我几乎都是裸考,还算说得过去~ 坦白说,我连两本O记都没有刷完(捂脸><),机经就更没碰过,考试前几天才开始看题型TT~~ 好在我英语底子还行,TOEFL 10月考的,GMAT 11月,都是很容易就拿到了现在的成绩,也没有再刷分了……
我最终决定申请香港,已经是14年下半年开学。当时乱七八糟事情很多,所以就算我想刷分,也没有时间和考位了。早准备的小夥伴们,可以上半年多考几次,争取把分数刷得更漂亮,还是很有用哒~~
四、实习&社团
实习对於商科申请来说也是重中之重。金融可能比金工更加看重一些。
李笑宇学长说,实习是big name + relevant > big name +irrelevant > not big name + relevant > not big name + irrelevant.(这里所说的big name是指外资大行或者基金等;relevant是指金融相关的实习)如此珠玉在前,我只能深表赞同……
我是典型的商科女,大一就开始出来兼职,各种找实习,自己创业赚钱;在校内是做社团,一直做到会长……前前后后积攒了很多经验和人脉,在高校和业界都是,Net Working 的能力还算ok~~ 所以我找到的Intern机会都还可以,big name + relevant + goodlocation. 加上自己创业,是很好的加分项吧,稍稍弥补了GPA的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申请香港的话,真的去HK实习过,还是很有利的。我就借去HK实习的机会,了解了香港的工作环境和情况,顺便跟Boss保持了好的关系,拿到了他很赞的推荐信。如果已经有香港的大公司HR表示愿意要你,就业前景很光明,那麼Master Program还是很喜欢的。
五、科研
科研对於申请master来说并不是必需的。我这麼Career oriented的妹纸(好吧其实是这麼学渣的女汉纸><),对理论研究实在没多少兴趣,就没有做了~
六、推荐信
香港的大学普遍要求两封学术推荐信,有的还要一封实习推荐信。我找的是两个平时要好的金融系教授,还有在香港实习时的老板B先生。我的推荐信也挺匆忙的,12月才开始弄>< 好在私交很好,就一切都好商量。推荐信都是自己提供资料,他们修改写作,然后签字提交。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推荐人都特别支持我,全心全意希望我好,尤其我香港的Boss,简直比我自己还盼著我快点去中环上班……我没有找特别Big-Title的推荐人,而是找了这样很了解我、关系很好的推荐人;也是希望这样的推荐信更真实、更有力吧。
其实我递交CUHK Accountancy推荐信的时候出了个Bug。B先生提交推荐信的时候,直接交了我给他的参考稿,里面有个括弧写著(ur position),本意是让他填充,结果他忘了自己有没有填……发现以后,我马上问了GGU的意见,然后让他写了一封道歉信给对方学校,说自己提交错了推荐信,麻烦对方撤销,让他重新提交。最后这件事情就妥善解决了,没有什麼不好的影响。这个Bug让我意识到两件事情:1申请中处处可能出现小问题,很难面面俱到思虑周全。出现Bug以后不要慌,冷静解决就可以。2 和推荐人的私交很重要,我这边出了一点问题,B先生就很歉疚,第一时间帮我解决……如果是个关系平淡的推荐人,可能就没有这麼好了吧。
七、CV和PS
我是1月期末考试完才开始写这些文书的,前后两周左右的时间,就赶在最后一轮Deadline之前交的。事实证明,准备优秀的文书,也不一定需要太久的时间。这里要非常感谢GGU的Mentor @ Oliver, 还有我HKU Law School的朋友 @Wilfred童鞋。
当时时间很紧,我是每天拼命写初稿,写完就发给Wilfred童鞋修改;Wilfred改完以后,再给Oliver修改;如此反复,推敲润色……他们两个都不在北京,常常要忙到淩晨两三点才回复我,那半个月真的很辛苦。
特别想说一下@Wilfred童鞋。作为挚友,他不仅英文能力极其出色,还非常了解我(背景、经历、性格、目标……),所以我的文书都是“量身定做”。PS里面任何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他都要问清当时的细节,尽量写得真实、有感染力。记得我Accountancy有个Case是很普通的,我担心没有竞争力,他就说:唔洗惊,帮你包装的靓靓(别怕,帮你包装的漂漂亮亮)。此外,我的粤语水准从零至今,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模拟面试、选校决策他也有帮忙……非常幸运能有这样一位朋友。在紧张激烈的申请中,任何一点帮助都是好的,何况是这样有能力又靠谱的Fd;感激一路陪我走过。
八、面试
其实个人觉得面试可准备的内容不多,除了大家都会准备的常规问题,就是看 颜值+英文+气场。对我而言,一旦进入面试,就进入了优势环节;尤其是在谈判协会混了那麼久,群面的经验非常丰富。我没做什麼特殊准备,面试时也没有一定要做leader或怎样,但是全域把控能力还是ok的;尤其是对手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稍稍虐一下他们还是很容易的……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确实做足了关於香港的功课,对这座城市也真有感情,所以有丰富的谈资可讲。最后面试时间结束,Professor还要延长,想听完我对占中运动的看法。在面试休息的时候,我还顺便用粤语跟他的助理聊天,混熟了以后拿到了各种私人联络方式,可以跟进录取进度……这就是Social的问题了,商科的小夥伴都懂得,不多讲了><
九、一点感想
纵观申请过程,我还是走得相对顺利的。最想分享的是三个point吧~
1、目标。我一开始就想得很清楚,去香港最好的大学,Master,Finance,一年,找工作。这样砍掉了许多其他选择,我就可以集中精力,专注於做我想要的。
2、实力。虽然申请过程中很多东西可以包装;但是GPA,Intern,还有英文能力,社交能力……这些都是短期内没办法提高的。相对很多同学来说,我真的没特别做什麼准备,TOEFLGMAT都是裸考,粤语是觉得好玩才学的,一边申请一边还在创业……在时间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我申请的都是最后一轮),还是可以拿到全部Offer,也是因为大学时光里做了许多事情,积攒了一点经验和实力吧。当然相比很多大牛,我还是差得太多了,要继续努力><
3、感恩。拿到好的offer,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感谢GGU给我的信心和思路(龚晓然老师一直超级相信我,十分感谢!),推荐人的全力支持,出国小夥伴的资源分享,还有从始至终一直热心帮助我的香港朋友们,在我拿到录取以后还帮我找房子、教我学粤语ing……@Nivey Big Bro,@Ken,@Wilfred,@Victor,@Lillian… @Leo
比起成功,爱与被爱才是更加幸运的事吧。
最后我想用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来结尾:
Life is not a checklist. Degree, done. Job, done. Marriage, done. Children,done…
Have fun. Fall in love. Enjoy everything every day. Don’t let people bring you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