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说“想吃什么了,就是身体缺什么了”,还有“这东西炖了这么久,很香,很有营养”。这样的话作为饭后的谈资没什么问题,要是当了真用来指导饮食,就很糟糕了。
在long long ago,因为食物短缺,人体对特定营养的需求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对某些食物的渴望。
比如糖能快速转化为热量,对于补充体力很重要,而那个时候的糖直接与甜味相关。再比如盐,保证着体内电解质的平衡,而体现为对咸味的需求。
基因进化Out了,在糖和盐都不缺的环境下我们依然有着这样的渴望,对健康来说很不利
吃货的食欲——对某种食物的渴望,更多与饮食习惯,或者某种回忆有关。因为从小吃某种食物,那种食物就最能满足他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尽管不同的妈妈做的饭相差巨大,但“妈妈做的饭”能勾起大多数人的食欲,这就是习惯使然。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2010/9/20 0:35:06
曾经在某种特定场合吃过的某种食品,多年以后也还能勾起食欲,是回忆的作用。是那个特定场合食物所带来的愉悦被记忆了下来。当再次看到那种食物,那种愉悦感的感受会被激活,就产生了“食欲”。
如果一种食物是完全陌生的,不管它有多么“美味”,都难以产生食欲。有时候一些“陌生食物”能让我们食指大动,但它其实也并非完全陌生,而是某个方面——比如外观、颜色或者气味等等,与我们记忆中的某些美食契合,从而引发了我们对那种食物的回忆。
食物的味道,
多数情况下与食物的味道无关。
人们感知的五种基本味道——酸、甜、苦、咸、鲜,酸和苦更重要的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天然食物的酸表示果实尚未成熟或者已经变坏,而苦则与许多“有害成分”有关。这些味道只能让我们简单的判定能不能吃罢了。
所以味道好只能说明氨基酸和芳香烃比较多罢了。
长时间煲出的一锅汤,固然好喝,但就营养价值而言,未必就比调料“勾兑”出的好到哪里去。
补充营养要注意哦
我觉得我会突然很喜欢吃一些东西,然后又很讨厌。。。比如说我最近特别喜欢吃鸡蛋和牛奶。。。高三吃的想吐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