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学长/学姐知道

- 好人真平安LV.连长
- 2005/11/28 19:47:50
1、XX学长,我很想知道你在高三的时候是怎样安排你的学习和休息时间的,每天学习时间多久,几点睡觉呢,怎样做到高效率地学习呢?
一句话概括我高三的作息,叫做有规律地不睡觉。人都是懒的,早上多赖五分钟床,就少了五分钟背英语单词的时间;晚上多在被窝里玩五分钟的手机,就少了五分钟回忆知识点的时间。所以,我给自己作息的安排,第一是不睡觉,每天中午半小时的浅睡眠足够恢复上午消耗的能量,每天晚上6小时的深睡眠足够保证一天的精力;第二是有规律,固定的时间起床,固定的时间打篮球,固定的时间自习,固定的时间和朋友扯闲淡。周末有节制地晚睡晚起。其实,当你把作息固定下来之后,精力就会充沛许多,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不至于拖延进度,也有科学的运动时间能保证身体健康。尽量不要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打乱作息,比如晚上熬夜刷小说(实在停不下来只能剁手),思考一道难题(做不出来就看答案啊纠结个毛)……
作为一个曾经每晚12点准时入睡,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每天下午放学必须打球的文科生,我还是很有发言权的。嗯,就是酱紫。
2、XX学长,你当年是给自己定了一定要考北大的目标吗?北京大学真的是传说中的那么好吗?
关于一定要考某某大学这种念头,私以为想想就好,别当真。毕竟,分数线是死的,人是活的,别用一个绳子把自己卡在某个区间里了。说不定,你想考厦大,就人品爆发去了北大呢对吧。
其实,我认为,大学作为一个目标存在是合理的,因为能明确地给自己定出进步的计划。但是不要陷进去,觉得“哦天哪我离我心目中的北大太远了感觉心好塞”,或者“哎呀北大也就不过如此嘛让我且浪一会儿”。这都不科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每一天的点滴进步为标准,摆正心态,“昨天不懂的我今天搞懂”,“昨晚纠结的我今天理通”,分分钟心情畅快效率提高,相信我。
至于北京大学是什么样子的,送大家一句话,叫做,你是什么样,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什么样。你信风花雪月,那未名湖畔的耳语清风送你;你爱经史子集,那图书馆的千万藏书赠你。北大之美,就在于,这片园子里,任何一个细小的梦想都能够被鼓励,任何一个可能被忽视的感动都能被发觉。燕园,必能找到你的同路者。
3、XX学长,我现在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是真的很想考好成绩给爸爸妈妈看,可是有的时候真的学不下去啊,好纠结啊……
这位童鞋,成绩不是给爸妈看的,这个心态要摆正。我们说,人成熟的一个重大标志就在于对自己负责,成绩就是其中一项。一个对自己的行为过程和选择结果负责的人,是极其有魅力的。因为当你对自己负责,你就形成了独立的人格,“独立人格”四个字,绝对是行走世间的必备利器。
说回学习,当你知道多刷几道高考题可以去到更美好的地方遇见更美好的人,最终遇见更美好的自己的时候,所谓的“学不下去”的动机方面就终极解决了。至于方法,则是手到擒来之事:提高课堂效率第一位,能在课堂上完成的事情绝对不回家做,省下来的时间发展兴趣爱好或者男女朋友都是极好的;有计划地生活学习也是第一位,不要想到啥就做啥,起码有个时间表;每天躺在床上反思回顾错题有没有解决,知识点是假装明白还是真的搞懂,待人接物有没有伤害到所爱之人……
把纠结的时间,用在行动上,就不纠结了。
4、XX学长,怎样选择大学的专业呢?提几个建议。
你的问题直接击中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痛苦,也是最大的幸福——选择。这是一个从人类有心智启蒙就郁结于心的终极命题,比如吃哪个食堂,乘公交还是地铁,梳什么样的发型……我一度觉得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不是生老病死,而是选择困难。其实,选择困难来源于个体价值观的不稳定,终极解决办法就是从十年后往回捋,给自己出一套标准。所以,细微到专业选择上,我给出三点建议:
第一,招生组说的话,听一半,另一半交给兴趣。招生组是有指标的,完不成任务要被扣工资。所以,他们说的热门不一定热,他们说的冷门不一定冷。听自己觉得不舒服和疑惑的那一半,因为不舒服的,往往是实话。而听从兴趣,才不至于后悔。同样的例子放到大学里你会无比理解,一门容易过的水课如果没有兴趣同样会挂,一门很难的专业课如果热爱那也能考个满分。
第二,一定要找过来人咨询。专家的意见,是不完全归纳法总结的经验;而标准化作业和功利导向包装出来的说法,一定有水分。而老师和父母,很可能因为过于爱你,而帮你把人生道路规划好,这没有意思。所以,大学正在经历和已经经历的学长学姐,是你的最佳咨询对象。
第三,高分段,学校大于专业;普通分段,专业大于学校;低分段,要么回炉重造,要么努力走好走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事实上,大学里你需要培养的是在习得某种知识和技能过程中,领悟到的思维方式,训练出来的学习能力,而非结果。所以,其实,没有冷门的专业,只有因为冷而躺在被窝里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