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中文系考研真题
  • 浏览:1462 评论:11 人


  • 今年华师与以往不一样,新增了填空题,拿到试卷的那一刻我也惊呆了。考完试后还想着在奋战的弟弟妹妹们,于是就拿起手中的笔把真题记下来。不要问我是谁,请叫我雷锋。



    一、填空(每题2分,共10分)

    1、 白朴杂剧《梧桐雨》的命名取自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_________。

    2、 李清照的词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被称为_______。

    3、 吴荪莆系茅盾先生创作于1930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________的主人公。

    4、 意大利学者维柯在他与1725年出版的代表作_________中提出了“诗性智慧”这一重要概念。

    5、 我国1957年发表《论“文学是人学”》论文的学者是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 西昆体

    2、 临川四梦

    3、 伤痕文学

    4、 心灵辩证法

    5、 净化说(陶冶说)

    三、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

    1、 简述《聊斋志异》中狐鬼世界的意蕴内涵。

    2、 何谓“赵树理方向”?

    3、 简述卢梭《新爱洛绮丝》中情感和伦理的关系。

    4、 如何理解文学经典?

    四、论述(4题中任选2题,不可多选。每题25分,共50分)

    1、 举例说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

    2、 对于中国大陆上世纪80年代的“先锋文学”,请谈谈你的理解。

    3、 小说是时间性的艺术,而西方现代小说在叙事上质疑和颠覆了传统的时间观念。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试以《追忆逝水年华》、《尤利西斯》、《达洛维夫人》、《魔山》中的一部或你所熟悉的其他西方现代经典小说为例对此进行阐述。

    4、 结合具体作品事例,阐释文学的审美属性。







    作文一(所有考生均必做此题90分)

    鲁迅先生1936年秋病逝于上海,墓地现位于虹口区鲁迅公园。想象一下,在2014年的某个秋日,你漫步在鲁迅先生墓前……请以《在鲁迅先生墓前》为题,写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作文二(文学类考生请做此题60分)

    以下观点出自哈弗大学宇文所安教授《把过去国有化:全球主义、国家和传统文化的命运》这篇文章中的一段:

    我们可以说,在十九世纪的动荡之前,中国知识分子把自己的文化视为普遍性的,而不是视为国家性的。也就是说,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不是一个“伟大的中国诗人”。因此,他们感到,一个韩国或日本或越南的知识分子,甚至一个博学的犹太人,都可能比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中国农民或商人与他们更好地分享传统文学。

    请根据你的理解,论述分析这个观点。字数不能超过800字,务求言之有物,精练一点说明问题即可。



    作文二(语言文字类考生请做此题 60分)

    近年来,大量字母词、网络词进入汉语书面语。对这一现象,语言文字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请你就此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说文。



    如果需要1998年——2014年华师中文系的真题或者复习资料,可以加我QQ:2496977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