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观
  • 浏览:2889 评论:25 人

  • 读历史从来都是装逼的利器。可是,谈史观是个很麻烦的问题。史观这东西往往不是用三言两语就说的明白的,而是大量阅读史书后自然形成的。史观本无所谓对错,只要是真实的阅读大量史书而自发形成的,基本上都是沙堆中的钻石,熠熠生辉。




    而和很多好好读书的人不同,现在网络上流行着各种浅薄而粗制滥造的史观,什么史记是瞎编的文学作品啊,各种歪论,狭隘民族主义反解史书等等等等,甚至不以为耻的大肆宣扬。对这种人,其实只有一句话,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越读才越会知道自己知识的浅薄,自己认知的浅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曾询问他:“您的学问如此渊博,可为什么您又常常对自己的理论表示怀疑呢?”于是苏格拉底马上在地上画了两个圆,一大一小,并解释说:“这个大圆相当于我的知识,这个小圆相当于你的知识,虽然我的知识数倍于你,但我的大圆外面的无知部分也就相对越大,而你的小圆外面的无知部分却相对地较小,这就是我为什么时常困惑的原因。”




    但我们凡人所接触的事物,总归是个从第一面认识开始的过程。和人交往的时候,这个叫第一印象。但大概和数学中的抽样相似,第一面可以塑造和本人性格相去甚远的印象。这就好象,在一个装满各种颜色的小球的袋子里抽球,来了解这个袋子。抽一两次,可得不到什么有意义的结果的。




    这也近乎是我们第一次看史书的过程。不管你从哪里第一次读到历史故事,也许是漫画,也许是演义小说,也许是电视剧穿越剧。每个人很容易接受那第一印象,甚至在不同文本中(小说,电视剧,各种改编)中,整个故事都偏离了历史本身。




    有一天闽王(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建立者)在福州拜见扣冰禅师的时候,就请教怎样治理国家。扣冰禅师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一直在那边喝茶。闽王再问,禅师就往满的茶杯里倒茶,水就往外流。闽王就问禅师:“杯满了,你还倒呢?”禅师说:“你的心就像这个茶杯一样,装满了。你没有把这个茶喝下去的话,让杯子空掉,其他的东西就装不进去。”




    我觉得这算最重要的史观了。开读之前,请抱着一颗求知的心来。让它空着。不要持左右的态度偏见,见到了史料内容,请以思辩的想法接受它,学习它。




    历史是个很有威力的东西。中国人讲究尔虞我诈,有什么比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更尔虞我诈的。薄薄一本书里,处事,为人,修身,历事,政治手腕,诡计,理想,制度,军事得失,是非成败。想看英雄的看得到英雄,想看美人的看的到美人。这不是只有一个脑袋的编剧想出来的东西,而是无数个脑袋博弈斗争的结果。昔日鳞鳞,金戈铁马,血流漂杵,歌舞升平,还不是一样尘归尘,土归土,万物归于八卦,八卦归于四象,四归二,二归一,一归无。最后在你手里的,只是薄薄一本书。这就是历史的威力,历史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