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吧
  • 浏览:3974 评论:12 人

  • 首先说,一些文章是带有导向的色彩的,昨天上公选老师举了个例子了,我觉得可以放在这里。老师讲的是水浒传里的李逵,劫法场救宋江,拿着板斧见人就杀,读者看者会很过瘾,但是忘却了李逵是杀人犯的事实。再举一个例子,某场革命的导火索是某报的评海瑞罢官。再比如某全会前的某报的真理问题的大讨论等等。都是给上层以及下层一个信号,然后上层和下层去解读。说反映或是塑造不靠谱,夸大了大众传媒的作用。




    不过,像人民日报这种喜欢炒冷饭的,整天讨论简体字好好是繁体字好的倒是有点塑造民意的意思。而也有新浪微博的“财经网”这种“有态度的媒体”倒是自以为反映了民意,不过人民几乎都认为他在放屁。




    沉默螺旋理论认为,个体拥有一个多半是无意识的、可能源自遗传且根深蒂固的孤立恐惧。这种孤立恐惧使他们不断去确定,哪种意见 及行为方式被环境所赞同或反对,以便采取哪种意见与行为方式,排除哪种。




    所以大众传媒的导向性让大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认为。他们会觉得大家都这么想,我也这么想。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都这么想。。。




    从某种意义来说,某大众传媒可以反映某群体利益。但扩展成大众传媒反映民意,总觉得各种不对劲。至于塑造,有影响但是远没有那么强,有些核心的东西塑造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