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意义?
  • 浏览:26 评论:6 人

  • 在人文学科面临困境的现在,歧视文科生(主要是文史哲)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大学缩减文科专业是社会的必然要求,人们没有义务奉养只关心自己的“精神需求”而无力解释自己“提供了什么”的一大批人,但我国的大学却变本加厉地“误人子弟”!中文系乃至人文学术迫切须要“介入社会”,在回答“文学专业有什么用”时恳请各位老师停止“动之以情”!在教师需求趋于饱和,作家、学者“业余化”的数字网络时代,皓首穷经已经失去领地!学富五车也不再可贵!首先,合并人文专业、减少开科学校、降低招生人数、使人文类专业“精英化”刻不容缓;其次,文史哲要自救,必须要向社会证明自身值得救!在新的时代,要开辟新的应用领域、发挥新的文化价值,就要赶走孤芳自赏、固步自封的“腐儒”。曾经“大师”的存在方式已不复存在!文史哲为何还不从昨天的梦里醒来?!




    你去听听那些精神高度比你高很多的人的话,看看他们的文章,难道没有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现在书很贵,即使虚拟网络时代,买书看书的人还是不少,这就是文史哲存在的意义。你当然可以问,这些人到底做出了什么贡献。然而他们没有被市场抛弃没有饿死就说明人们愿意供养他们。社会的分工决定了这一部分人存在的必要性,就像艺术一样,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审美的需求。




    然而你说的很对的是,文史哲也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没有大师的年代不代表大家都很平庸,那些高度更高的人,更高的追求,是人类存在的希望,单纯的陷入生物性而缺少精神性无非就是像动物一样吃与被吃而已。文史哲研究者既要保留他们的追求,也需要适应市场化经济。他们的存在是完全合理的,但是他们存在的方式是需要变化的,这个年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所以不需要高人一等的姿态而是需要贴近个人与生活。拍个好电影票房几亿十几亿,感动启发了无数人,文史哲并不是无用之物




    我也不觉得以前的中文系就垄断了资源,恰恰而言,知识才是最平等的,财富可以被垄断和操纵,知识可是完全属于个人的